
到底是为了办而办,还是为了栽培未来新血而办?马运会的宗旨已经越来越模糊,规模一届比一届大,金牌一届比一届多,可是运动员的成绩却不见起色。强的太强、弱的太弱,令到比赛枯燥乏味。
订下23岁以下年龄限制,另符国手只准参加两个赛项的条件,但还是有很多国字号的“年轻”选亮相,结果成绩都一面倒,大家所熟悉的多个项目,包括游泳、田径、羽球、射击、射箭等比赛,大部份金牌都落入国青或是国家后备队的手中,一些州级选手虽然得到曝光机会,可是实力仍一有段距离。
马运会本是一个很好的磨练场地,虽说有奖励有士气,可是在政治人物插手之后,在颁奖仪式上把现金发给运动员,而且媒体也要求他们“秀”出大把钞票拍照,令应该纯洁的运动场竟然多了“市侩味”,而且多个州属也“输人不输阵”,纷纷提升奖金,到场颁奖的政治人物也学足东道主的高官,在现场颁发花绿绿的钞票给优胜的运动员。

另一方面,欠缺有竞争力的对手,准备上位的国家队二线战将的实力也难免停滞不前,主要的破纪录成绩都集中在射箭和射击项目,田径和游泳则泛善可陈,这不免让人感到担忧,毕竟田径和游泳是所有综合型运动会的大金库,我国想要冲击东南亚老大的地位,或是在亚运与共运抢金更是面对了阻碍。
白象计划已让马运会“受辱”,2年前的登嘉楼主体育场甚至在使用不及一年就发生顶盖坍塌,更叫人印象深刻。马运会的诟病多不胜数,现在又建议改成每一年举行,如果没有好好管制,相信国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白象,到时候“豆腐渣”工程比比皆是。
进入第26个年头的马运会,真的需要好好重新规划,重新立定出发点,否则再下去只会沦为一项普通的赛会,在改成每年举行之后的情况相信会更严重,国内的体坛最高领导人是时候“醒醒”了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