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/06/05

马运会与大白象


将于本月10日在马六甲掀开战幔的第13届大马运动会,被铺天盖地的世界杯足球赛新闻所淹没,几乎除了运动员和相关的人员知道之外,相信大家都不会去关照这项两年一度、为栽培我国年轻运动员而设的“老牌”赛会。

其实,每一届马运会都会引来争议,从项目的增删到体育场馆的增建,从体育总会到朝野政党都会争论不休,可是言犹在耳之际,大家就已忘得一干二净。

每当轮值不同州属主办时都会大兴土木,耗资数亿令吉兴建全新、或是修建提升现有的体育场馆,可是,往往在这十余天的比赛之后,这些场馆就成为“白象”。使用频率并不高,而且维修护理的费用更高,因此渐渐成为危楼,或是置之不理。

有几个很好的例子,槟城的峇都加湾体育场为了当年的马运会而兴建,结果被戏谑为睡在油棕园里的大白象,即使槟州足总一度把超级联赛从市政局体育场移到这里举行,最终因为门可罗雀,球迷不愿老远从槟岛过桥到威省看球而作罢。

另一个例子是吉打州主办马运会时,增建了一座符合国际水准的游泳馆,可是在赛后却没有得到市民的响应,因为距离市区有一段距离,结果成为具有奥林匹克水准的蚊虫繁殖池。

栽培新人最佳场所

其实,大马奥理会秘书长拿督谢国骥数次提出建议,把马运会改成一年一次,然后项目分开举行,比如原本要主办的40个项目,每年主办20个,这不仅可以让更多的年轻选手有机会参赛,体育馆的使用率也得以提升,不必再为一两个项目增建全新场馆。

但,说易行难,主办州一定会说人手不足、经费不够,倒不如一次过在十余天内完成任务,不必劳师动众分成两次主办。在这当中,也包涵了一些你知我知的因素,不兴建新的场馆,“经济球”就不能滚动啊!

其实马运会是栽培新人的最佳场所,虽然年龄限制的条例让一些国手级人马失去较量的机会,进而引发有人指责马运会可观性不高,但小将之间的角力其实更势均力敌,而且不仅可以让运动员得到磨练的机会,从技术人员到裁判和运作团队,也可以从这项比赛吸取经验,加强主办或参与国际大赛的机会。

今年的马运会只能很遗憾的说,不幸遇上踢动全球人心的世界杯,唯有在没有得到媒体的大力吹捧和关注下,静静的进行。

6月6日《南洋商报》言论版-体坛纵谈
《1体坛》-笨鸟乐园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 
footer